课堂观察齐相聚 数据分析促提升
撰稿人:徐蓉蓉
2023年3月31日,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第一次现场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如期举行。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苏州街校区教学副主任张海红老师、三年级语文教研组长陈艳颖老师、四年级语文教研组长李国玲老师、三四年级语文组全体研修教师、同学科组教师、新疆和田地区前来学习交流的教师,以及靠谱COP团队指导教师冯涛副教授、李亚娇老师和助学者徐蓉蓉、王玉娟,共计20余人。
图1 活动合影
上午8点20分,活动准时开始。王安然老师执教了小学三年级语文课《花钟》。授课过程中,王安然老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各种花朵的美丽图片,带给学生真切、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四个层次的朗读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生动,落实语文要素。随后,王志慧老师执教了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母鸡》。王志慧老师以读促思,读思结合,引导学生边读边批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对话和生生互动等多种学习形式,帮助学生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感受文字背后所表达的情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图2 王安然老师、王志慧老师授课现场
两节现场课结束后,助学者徐蓉蓉主持了课后反思会。首先,王安然老师和王志慧老师分别从教学设计、情境创设、课堂时间安排等方面对本节课的亮点与不足进行了自我反思,并提出了下一阶段的教学改进方向。
图3 授课教师自我反思
随后,陈艳颖老师和李国玲老师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基于学科的定性分析与点评。陈艳颖老师认为王安然老师的语文课“源于教材、基于学情、成于表达”,对新课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有着准确的把控,通过带领学生“去读、去思、去观察、亲手去做”,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李国玲老师认为王志慧老师的语文课是一节充满“落实、真实、扎实和充实”的师生共成长的语文课,不仅落实了新课标的核心素养,对师生角色精准定位,还结合了本校“三声课堂”的教学特色,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其进行真实有效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建议王志慧老师注意课堂时间的把控,使教学设计得到充分的落实。
图4 陈艳颖老师、李国玲老师学科定性点评
紧接着,李亚娇老师对两节课进行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汇报,从数据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亮点和改进之处进行了细致解读。
图5 李亚娇老师数据汇报
接下来,冯涛副教授对两节课进行了基于大数据的综合分析与点评。冯涛副教授从“质疑声、讨论声、评价声”三方面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细致地分析,认为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层层递进,教学策略丰富,提出了较多高阶问题,呈现出学生高参与度的课堂,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高阶思维。同时,冯涛副教授建议王安然老师和王志慧老师在问题设计特别是四何问题上进行改进,并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和组织管理,提供问题支架,实现生生高效对话,促进“讨论声”生生不息。
图6 冯涛老师综合分析
在反思研讨环节,研修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和“三声课堂”教学理念的落实情况,围绕两节课的优秀教学经验和改进方法进行了集体反思研讨,并分享了小组讨论的成果。
图7 研修教师集体研讨
最后,张海红副主任总结讲话。张海红副主任期望各位研修教师能够关注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改变研究视角,从经验主义走向数据引领,通过数据逐层分析师生行为,促进课堂教学改进与优化;并希望教师积极参与后续研修活动,认真研究、勇于实践、不断思考,加速自身专业成长。
图8 张海红副主任总结讲话
至此,为期半天的“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第一次现场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本次活动,研修教师对利用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改进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在交流与研讨中进一步明确了日后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希望各位研修教师能够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不断挖掘课堂教学优势,明晰教学改进点,更好地落实“三声课堂”教学理念,借助数据赋能促进课堂提质增效!
2023年3月31日